作者:李艾玲
好不容易找到論文題目,跑出來的數據也很漂亮,眼看就要登上國際期刊發光發熱了!才剛提筆要寫,內心就吶喊:我不會寫啊~~
依據我目前寫論文的成功與失敗經驗,發現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三大心魔:
1. 英文不好:中文作文都寫不好了,還要寫英文?!
2. 不知從何開始下筆
3. 我就是寫不好阿…
心魔一、英文不好
除了各領域獨有的專業術語外,好的論文不在文法或用詞多麼艱澀厲害,而是用簡明清楚的寫法把論文的核心價值傳遞出去。
所以在寫論文的過程中,會發現自己不是英文不好,而是無法用順暢的英文去寫清楚的思路,這牽扯到「語言障礙」和「內容障礙」兩個問題。
如果同時要整理思緒又要思考適合的英文寫法,常常碰到的困境就是用中文思考還算流暢,但一要翻成英文就卡關,然後連剛剛中文想的內容都忘了,造成兩邊都落空。
所以把問題拆開來比較簡單,先解決「內容障礙」:用中文把腦子裡的片段寫下來,擬好大綱,條列出要寫的內容,試圖將想要表達的概念有次序、有條理地安排成初稿。
打好草稿後,才進行第二步解決「語言障礙」,把初稿翻成英文。
翻成英文的速成法其實就是去參考其他的論文,當然,以英語系人士的論文為主。一是與主題相關的論文,可由這些母語為英語的論文中學會簡鍊明晰的寫法,而不是用語艱澀的文學筆法;二是找健保資料庫相關的論文,可從中知道哪些寫法或內容是這個研究方法特別會提到的。
從模仿中學習是最有效率的。
心魔二:不知從何開始下筆
我的指導老師顏宏融主任教給我很重要的一課就是寫作順序:
Results → Method and Material → Discussions → Introduction
前面兩項都是直接陳述事實。Results就是把圖表的重要發現翻成白話文寫成段落,而Method and Material則要陳述使用怎樣的資料庫、如何定義與篩選、做了哪些統計等等,如實把論文數據產生的過程寫清楚就好。
寫完這兩段後,內心會比較踏實,再來面對要花精神與腦力的Discussion和Introduction,一方面要篩選適合引用的論文,再來要拿自己的發現和之前的研究作對照,點出自己的價值。等寫完discussion之後,回頭來寫introduction就會有一個明晰的架構,把reviewer引誘到你的主題/設計中。
適當的寫作順序可以大大降低一開始卡住的情況,並在持續有進度的情形下有動力向前。
一口氣要寫一整篇當然天方夜譚,把論文切成好幾個片段,每天完成一個片段就相對容易許多,提早完成當天配給的段落還帶有一絲成就感。
心魔三:我就是寫不好啊
其實這是多慮的,因為還沒寫出片段的文章前,是沒有材料可以談寫得好或不好的。
在內心上演「好難哦,我不會寫/寫不好」的小劇場是沒有幫助的,再有經驗的人也幫不上忙。
就像一個小孩要學騎腳踏車一樣,會先想著「我騎不好」嗎?不會,小孩會直接跨上單車就上路,在過程中跌跌撞撞也樂此不疲地嘗試直到學會為止。
論文寫作也是,唯有拋開「寫不好」的想法,直接開始寫,先寫出一部分,就算只是一個段落也好,針對寫出來的內容加以討論與修正,才能再往前一步。即便最後沒有使用一開始書寫的內容也沒關係,因為那就是開啟論文寫作的一個醱酵的種子,讓人進入寫作→討論→修正的良性循環。
真的還不會寫?!最後,除了找好的論文老闆外,直接去上新思惟的課程吧!
新思惟讓我知道做研究的whole picture,如何選題、如何架構出研究艦隊、如何寫出沒有菜鳥味的論文、如何跑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等等,真正降低我對論文研究的心理障礙,並給我具體可行的方法。
上完課後,你還會認識一群努力不懈的強者,互相合作、分享、打氣,持續一種邪教正向的默契,你會知道你付出的學費絕對超值。
最終大解法:新思惟國際
真的還不會寫?!最後,除了找好的論文老闆外,直接去上新思惟的課程吧!
新思惟讓我知道做研究的whole picture,如何選題、如何架構出研究艦隊、如何寫出沒有菜鳥味的論文、如何跑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等等,真正降低我對論文研究的心理障礙,並給我具體可行的方法。
上完課後,你還會認識一群努力不懈的強者,互相合作、分享、打氣,持續一種